□羊城晚報財經評論員 戚耀琪
隨著深冬旅游旺季的來臨,私人陪游的話題也成了熱點。但是如果搜索某度百科,會赫然看到,“私人陪游(一種違法的旅游服務)”這樣的條目。究竟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,如何選擇和取舍也成為一個難題。
當下,靈活就業人士在旅游行業除了選擇直播帶貨推介,直接參與私人陪游的情形也日漸增多!八饺伺阌巍钡谋举|不是導游,而是陪伴式服務。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一項針對1535名受訪青年的調查顯示,58.7%的人體驗過陪伴式服務,包括游戲陪玩、陪跑陪健身、陪聊、陪伴式音頻節目等,90后、00后的這一比例分別達到62%和65.10%;80.5%的受訪者覺得陪伴式服務對自己有幫助。
陪伴式服務的興起,緣于年輕人的社會融入度不高,易感孤獨,這并非邊緣人群的奇葩需求,按照上述統計顯示,有六成以上都是認可了陪游的必要性。如果單純從旅游活動來看,私人陪游與跟團游、自助游相比,它既有“想去哪就去哪”的靈活,又解決了規劃行程等麻煩,甚至可以提供情緒價值。一旦談到情緒價值,就是個價值無底洞,會不會有違反法律或道德的行為發生,是最難察覺的。
按照傳統定義,依據《旅游法》,導游和領隊從事業務活動應佩戴導游證,為旅游者提供服務須接受旅行社委派,不得私自承攬業務。但絕大多數私人陪游服務提供者不具備導游資質,多為兼職,與游客通過社交軟件溝通,沒有書面協議,甚至這些陪游者缺乏應急技能,遇突發事件不能提供必要的援助。既然交易雙方都不在法律紙面進行權利責任劃分,監管自然也無從下手。
當陪游市場規模非常大的時候,它既對監管的與時俱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,同時也帶給了社交軟件以商機。這個商機可以是如何進一步促成交友匹配的,是誘導性、刺激性的,同時,也可以是如何規避交友雙方人身風險,降低事故發生,增加保險保障之類的。如果交易者接受了條款,那么一切責任自理。類似于10年前網約車興起時完全是私人交易,很多年后才被按照類似出租車的方式來管理。那么純粹是陪伴式的交易服務,真要監管卻無門類可劃分,只能風險自負,因為這就像“租個女友回家過年”那樣。最后,還是要靠互聯網思維來解決社會問題,而不可能跳出互聯網生態去規范。
(審核:葉瑋)